認識 「社交恐懼症」
你聽過「社交恐懼症」嗎?
很多人喜歡以「我有社交恐懼症」來迴避不想面對的社交場面。你是否曾思考排斥與人交流,到底是單純孤僻害羞、還是心理疾病呢?
什麼是社交恐懼症
社交恐懼症大多在17~30歲期間發病,男女發病率幾乎相同,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,目前並沒有發現明顯誘因導致發病
主要症狀是害怕在團體中被人審視,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在,不敢抬頭、不敢與人對視,甚至覺得無地自容,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,故意迴避社交,在極端情形下可導致社會隔離
社交恐懼症測量表
簡單3個問題快速檢視有沒有可能是「社交恐懼者」!
(1) 我最害怕當眾出糗或看起來很笨拙的樣子
0.沒有 1.輕度 2.中度 3.重度 4.極度
(2) 因為害怕自己會尷尬、出糗而避免做一些事或與人說話
0.沒有 1.輕度 2.中度 3.重度 4.極度
(3) 我會避免參加那些會讓我成為注意焦點的活動
0.沒有 1.輕度 2.中度 3.重度 4.極度
如果超過 6 分表示得到社交焦慮症的機率較高,但未必一定得病,需要由精神科醫師診斷
社交恐懼症的性格特點
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症者,通常有以下特點:
-
負面情緒較多,悲觀
悲觀的人遇事會不由自主的往壞處想,將自己陷入負面情緒,從而得出負面結論
-
自卑、不自信
不自信的人在與人交往時會刻意包裝自己,不敢在他人面前表現出真實自我,會特別注意自己言行、深怕丟臉,過於在意便會綁手綁腳、不會表達
-
對自己要求過高
認為在所有場合都必須游刃有餘,別人說任何話題,都必須參與其中、接上話,但事實上,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可能的事情
-
愛自責
遇到每一件事都會審視自身,把所有原因都歸結於自己。比如交談沒有順利進行,陷入尷尬境地就一定是自己的問題
-
過於在意外界評價
特別在意別人眼中的自己,總是猜測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舉動,每說一句話都反覆在心中想到底該不該說、會不會有人反應,猶豫到最後都選擇沉默
社交恐懼症的治療
社交恐懼症屬於慢性病,治療有3個方向,包括服藥、放鬆訓練及心理治療。要根治社交恐懼,最重要的還是心態的調適
-
改正錯誤認知,學會傾聽
社交中意見、觀念、興趣、觀點不同是非常正常的。別人不理你,不一定是因為不喜歡你,練習改正這類錯誤認知。適當學習溝通技巧,學會傾聽不同
-
豐富生活,增強自信
培養樂觀心態,積極投入自己的目標和興趣,通過小事積累自信,透過興趣增加快樂。學習新技能、新知識,不把「治好自己」當成生活中的要務
-
學會分析事物的能力,保持自我本色
在社交中遇到尷尬或觀點不同,不必焦慮不安,不同是常態,並不是某個人的錯,內心無需為此糾結,練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
若覺得自身情況較為嚴重,建議尋求精神科醫生協助,社交焦慮症透過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都有不錯的效果,妥善治療後可大幅增進生活品質
資料參考:HEHO、hellow醫師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