泡溫泉-健康小常識
冬天一到,又是泡溫泉的好時機!
泡溫泉的好處多多,除了通體溫暖舒暢外,還能促進血液循環、加速新陳代謝、消除疲勞等。
雖說泡溫泉能舒緩身心,但仍有不能輕忽的注意事項,確實掌握才不會讓健康也泡湯喔~
泡湯前
斟酌身體狀況
-
飲酒過量會加重身體負擔,飲酒後泡湯會對人體產生雙重刺激,有害心血管運作
-
空腹、熬夜、宿醉、劇烈運動或過度疲勞都不適合泡湯,否則可能會引發頭暈、疲倦、休克、腦部缺血
暖身時間需做足
-
泡湯如同運動一樣,也須先進行暖身運動,讓身體充分準備才不會引起不適
漸進式入浴
-
選擇通風良好的溫泉環境
-
入池前簡單沐浴清潔,並以手試溫、用水撥灑身體,讓身體慢慢適應水溫,再緩緩進入水中
-
泡入溫泉時,先浸至胸口的「半身浴」,約五分鐘後待身體適應溫度,再緩緩泡至肩膀高度的「全身浴」
泡湯中
泡湯期間專心靜氣
-
浸泡溫泉的功效在於使泉水的化學與物理性作用幫助身體代謝循環,泡湯時須保持身心的平靜,避免嬉鬧與喧嘩
-
出現心跳加速、心悸、頭暈等不適現象,應於泉池邊休息暫緩,若情況無改善則須停止泡湯
多喝水避免咖啡因
-
需多補充水分,以平衡汗水流失,有助於減緩泡湯相關不適情況
-
避免飲用咖啡、濃茶、酒類及抽菸等會刺激身體或影響心律的行為
注意溫泉水溫度
-
不要泡在溫泉水的出口處,以免過高溫度的泉水沖擊身體
-
溫泉水溫度以攝氏38至42度最為適中,不可超過45度,以免燙傷
泡湯時間要掌握
-
每處溫泉的溫度不同,如已大量出汗或有心跳加速等狀況,代表浸泡時間已過久,需起身休息5~10分鐘再繼續
-
每次入湯以15分鐘左右為宜,多增加中間休息時間、反覆入湯,避免長時間浸泡,每日泡湯次數以3次為量
泡湯後
立即擦乾身體
-
泡湯完畢後,應立即將身體與頭髮擦乾,避免受寒感冒
不要立即吃飯
-
建議泡湯和進食時間稍作區隔,因為溫泉溫度高,會刺激血液循環、不利消化
哪些人不宜泡湯
-
皮膚有傷口、黴菌感染或患有傳染性疾病者禁止泡湯
-
心臟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肺病及其他慢性疾病者、女性生理期前後以及懷孕婦女,或失眠、過勞情況者,不建議進入浴池
-
年長者、小孩與身體狀況不佳者,建議結伴泡湯,避免單獨入浴,以免發生意外
參考資料 : 觀光局、媽媽經、MOOK景點家、ShopBack
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