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你快樂嗎?
在台灣,其實罹患憂鬱症的人口比想像中的多,衛福部統計,全台灣約有200萬人有憂鬱症;而世界衛生組織(WHO)統計,全球約有2到4億人有憂鬱症,平均每100人就有3人罹患憂鬱症。
憂鬱症是個隱形殺手,不僅造成沈重的社會經濟負擔,也是所有疾病中造成失能的第一名,也被稱為「心靈感冒」,憂鬱症和一般的憂鬱情緒完全不一樣,是屬於一種大腦疾病,若沒有經過適當治療,長期會造成嚴重的失能。 今天來跟大家談談什麼是憂鬱症,怎麼面對和處理它吧!
憂鬱症迷思
- 迷思一:憂鬱症不是一種疾病! ✖
憂鬱症分為輕鬱症、重鬱症,被列入精神診斷手冊中,是一種多重因素所導致的疾病,可能是腦內的生物傳導、內分泌、構造,或是家族遺傳、心理社會因素、重大創傷、壓力所導致。
- 迷思二:開朗的人不會得到憂鬱症,抗壓性低的人才會! ✖
微笑憂鬱是一種非典型的憂鬱表現,在別人面前表現得很開心,甚至很有幽默感,但在微笑和樂觀的面具背後,卻充滿了無價值、殘缺和絕望感,憂鬱症並非如我們想像中每天呈現悲觀、難過的樣子。
- 迷思三:抗憂鬱的藥一吃就不能停! ✖
抗憂鬱的藥物療法以抗憂鬱劑為主,抗焦慮藥和助眠藥為輔助用藥。並非不能停藥,而是根據恢復的狀況,一步一步的減少劑量,再到完全的停藥,千萬不可驟然停止就醫及服藥,務必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。
憂鬱症是什麼?
常常很憂鬱代表我生病了嗎?
每個人都有情緒,不管是快樂或難過,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都有可能會發生,但「憂鬱症」是疾病,憂鬱的情緒是持續、不容易控制的,也不容易恢復,判斷是不是憂鬱症的關鍵之一就是「能不能控制」,但還是要根據症狀來評估,甚至進行生理檢測,才能確診。
憂鬱症有哪些現象?
- 心理現象
憂鬱、對原本熱愛的事情變得沒有興趣、價值感低落、注意力無法集中、思考變得緩慢遲鈍、出現自殺念頭 - 生理現象
失眠、食慾改變(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)、體重改變(暴瘦或暴肥)、全身無力、疲累、肢體不自主發抖、動作變得緩慢遲滯 - 時間
持續兩週以上 - 嚴重程度
無法控制自己出現相關症狀
上述症狀不一定會同時出現,也不一定全部都會出現,由於每個人狀況差異很大,除了症狀之外,亦須透過腦波、電腦斷層與醫師的問診,並參考量表的自我檢測,才能協助憂鬱症的判斷。
憂鬱症自我檢測
利用以下簡易憂鬱症量表,可以隨時關心自己的情緒。
請您根據最近一星期內以來身體與情緒的真正感覺,勾選最符合的一項!
計分方式:
0分:沒有或極少(每週1天以下)
1分:有時侯(每週1-2天)
2分:時常(每週3-4天)
3分:常常或總是(每週5-7天)
1.我常常覺得想哭 2.我覺得心情不好 3.我覺得比以前容易發脾氣 4.我睡不好 5.我覺得不想吃東西 6.我覺得胸口悶悶的(心肝頭或胸坎綁綁 ) 7.我覺得不輕鬆、不舒服(不爽快) 8.我覺得身體疲勞虛弱、無力(身體很虛、沒力氣、元氣及體力) 9.我覺得很煩 10.我覺得記憶力不好 11.我覺得做事時無法專心 12.我覺得想事情或做事時,比平常要緩慢 13.我覺得比以前較沒信心 14.我覺得比較會往壞處想 15.我覺得想不開、甚至想死 16.我覺得對什麼事都失去興趣 17.我覺得身體不舒服(如頭痛、頭暈、心悸或肚子不舒服…等) 18.我覺得自己很沒用
憂鬱量表結果分析
8分以下 你情緒狀況穩定,懂得適時調整情緒及紓解壓力,要繼續保持下去唷! 9至14分 最近的情緒是否起伏不定?或是有些事情在困擾著你? 給自己多點關心,做適時的處理,比較不會陷入憂鬱的情緒。 15至18分 你是不是想笑又笑不太出來,你的壓力負荷量已到了臨界點了,千萬別再ㄍㄧㄥ了! 趕快找個朋友聊聊,給心情找個出口,才不會陷入憂鬱症的漩渦! 17至28分 現在的你一定感到相當不順心,無法展露笑容,一肚子苦惱煩悶, 連朋友也不知道如何幫助你,趕緊找專業機構或醫療單位協助,必可重拾笑容! 29分以上 你是不是不由自主的沮喪、難過,無法掙脫? 心病需要心藥醫,趕緊到醫院找專業及可信賴的醫師檢查,透過他們的診斷與治療,你將不再感到孤單、無助!
得到憂鬱症怎麼辦?
- 第一時間就醫
- 持續服藥,讓體內藥物濃度維持在一定程度
- 改變對自己說話的方式
- 找尋可以協助與陪伴的人,一起度過低潮
- 每天給自己一些簡單的小目標去達成
- 做一些簡單的運動
- 找到能支持理解的團體
不需要指責自己,找到一個讓自己有安全感的地方、團體,讓自己覺得放鬆跟舒適,若已經到了重度憂鬱症的狀況,或是已經無法單靠這些行為獲得改善,建議要尋求更專業的醫療協助,包含藥物使用或尋找心理諮商等。
怎麼陪伴憂鬱症患者?
三不原則
- 不鼓勵:一直說加油要正向思考等話語,不只無效反而會增加患者心理壓力
- 不責備:同理患者的疾病狀態,不要去說患者有病什麼事情都做不好,或是情緒化、都是他的錯等責備話語
- 不反駁:憂鬱患者需要宣洩情緒,傾聽他們說的負面或沮喪話語,可以幫助他們減輕壓力,不要一直反駁他們的感覺和想法。
陪伴傾聽
- 在不讓自己陷在對方的情緒和思想中的狀態下,傾聽他們的感覺和想法,不要打斷或反駁,應答時建議盡量使用「我能了解,我能體會」這類同理心的話語,給予他們認同感
- 嘗試將話題帶離開負面的迴圈,讓對方了解現在的狀況不好,不代表未來不好
- 鼓勵患者積極就醫,讓對方知道療程是暫時性,非永久性,接受治療可以幫助調整身心狀況
關心與鼓勵
- 憂鬱症患者容易建築心牆,拒絕和外界社交的聯繫和接觸。即使他們拒絕,也需要伸出援手,一定要理他,避免患者孤單感爆發,造成憾事
- 在憂鬱症患者聊起自殺的想法和話題時,不要驚慌或害怕,鎮靜的去了解他想要自殺的癥結點是什麼?關心他的感受,並在談話結束後,告訴他的心理諮詢師或是醫生
- 可以邀請他們一起參加戶外休閒活動或是出門運動,幫助他們放鬆身心,但不要強迫一定要出門,可能會有反效果
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,期盼憂鬱症家屬及病者本身,能用正確的心態,一起面對憂鬱症~
“雖然你因為憂鬱而暫時無法看到美好,但明天你一定可以再看到一次。”
當你覺得心裡的坎過不去時,別忘了打給能隨時給你關懷的人
免付費安心專線 1925 免付費生命線 1995 張老師 1980
參考資料:Heho、衛福部
#真茂健康小舖 #憂鬱症 #心靈感冒 #衛服部 #輕鬱症 #重鬱症 #張老師 #自殺 #無價值 #殘缺 #絕望感 #悲傷 #難過
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