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機不離身,小心聽力出問題
科技時代,走在路上幾乎人人戴著耳機聽音樂、講電話
,搭乘交通工具時更是追劇、打手遊的好時間,但你是否知道自己可能是「娛樂性聽損」的高風險族群?
個人化娛樂活動使用量飆高(如追劇、聽音樂、手機遊戲等),加上超過五成民眾在通勤吵雜環境下,會自動調高耳機音量(華科慈善基金會網路調查「2020年耳機使用習慣」),導致近年來年輕族群聽損風險提升
耳機將聲波經由耳膜,傳遞到耳朵
的聽力神經,聲波也會直接影響內耳;「內耳的毛細胞非常脆弱,音波能量太強,就可能使毛細胞受傷。」長久刺激下,聽力容易出現退化。
預防方式
遵循「聽力六六原則」,耳機音量小於百分之六十、聆聽時間小於六十分鐘
定期檢查聽力,每二至三年檢查一次,尤其是耳機使用頻繁者,更要定期追蹤聽力。
使用降噪耳機可以避免嘈雜環境下使用超標
「非必要」最好不要使用耳機,如果無可避免,音量適中,且每隔二十分鐘休息。
聽力退化徵兆
1.常說「蛤」、「聽不見」、「再說一次」
當用正常音量對話時,接收方時常反覆確認對話內容,可能有聽力損失的問題。
2.難與人溝通,常聽不懂或聽錯話
對答時,常答非所問,可能是聽不清楚,導致言語誤解。
3.電視、音樂音量、說話聲音漸增
當有聽損問題時,常不自覺提高音量,或是在接收音量時,需要比一般人更大聲。
4.可能常有耳鳴、眩暈等症狀
若有聽損問題時,可能是因耳膜破裂或是疾病產生,連帶導致耳朵
內不平衡,出現耳鳴、眩暈的症狀。
聽損不可逆,若生活中出現退化徵兆,建議及早就醫
參考資料 : 健康醫療網、中央廣播電台